心理学上把焦虑定义为对即将来临的、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、不安、忧虑、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。焦虑其实也是一种情绪,主要源于我们对现在及未来的过度担心,进而产生的着急、紧张、焦躁、不安、烦恼、恐慌等复杂的情绪。焦虑与难以预测、难以对付的危急情况有关。当然,事过境迁,焦虑就可能消除。
大学生最大的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茫然。当然,焦虑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。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,都有哪些情况容易引起焦虑呢?
容易引起大学生焦虑的5种情况:
一是环境因素的突然变化。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到外地读大学,陌生的环境、陌生的同学、陌生的老师,没有亲人的陪伴,难免产生焦虑、不安的情绪。
二是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。大学生们从天南海北而来,习俗不同,生活习惯也可能有着极大的差异,而自己不知道如何沟通,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矛盾,难免感到忧愁、烦恼。
三是情感问题引起的变化。想谈恋爱又无法如愿、恋爱了不知道怎么相处、失恋了无法释怀……这些可能遇到的情感问题都会让大学生陷入恐慌、焦躁的情绪。
四是考试带来的焦虑问题。在高中应试教育与大学宽松教育的过渡阶段,大学生无所适从,学习全凭自觉。因此许多大学生开始放纵自己,虚度光阴。时间长了各种考试扑面而来,没做好准备的大学生就会产生焦虑感,从而导致情绪低落。
五是大学生就业压力情绪。随着教育发展,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,就业难的问题突出,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面对考研与工作的选择问题,大学生都会感到迷茫和焦虑,会担忧以后的出路,进而产生焦虑情绪。
为了减少内心的不安,很多大学生努力地改变自己——考证、考教资、考研、加设团、做兼职、去参加比赛……但是总有人比自己更优秀,大学生陷入了“内卷”。越努力越焦躁,越焦躁越努力,大学生陷入了自我怀疑和周而复始的焦虑情绪的循环。
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:
在心理学上主要将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存在焦虑,选择焦虑,成长焦虑,社交焦虑,职业焦虑,爱情焦虑等。
一、存在焦虑:虽然自己非常忙碌,但是总不知道忙些什么,总是存在莫名的焦虑感。
二、选择焦虑:就业还是考研?社团还是学习?学习还是游戏?......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很多选择性,在选择的时候就会存在焦虑。人生也是道选择题,在选择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存在焦虑。
三、成长焦虑:随着年龄的增长,有些学生发现一切和之前想的都不一样,以后又会是怎样,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存在成长的焦虑。
四、社交焦虑: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社交问题,一方面是显性社恐,完全不愿意和别人交际。另一方面是隐性社恐。相比显性社恐,隐性社恐以迎合着他人,之后独自沉默的焦虑问题。
五、职业焦虑: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就业问题开始感到焦躁不安。
六、爱情焦虑: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因感情问题会出现相应的焦虑问题。另外,大学生们面对身边同学的甜蜜恋情,对爱情的渴望的焦虑,加上父母的催促等声音,也存在爱情焦虑。
那么如何进行情绪管理从而缓解焦虑呢?
一、学会直面焦虑,面对焦虑要松弛有度。我们不要沉浸于负面情绪之中,要主动走出来。要正视自己的焦虑,焦虑是人之常情。我们要耐心的疏导自己,缓和焦虑感,调整自己的状态,可以偶尔放空自己,出去转转,也可以戴上耳机,暂时远离喧嚣的世界。
二、学会表达情绪,不压抑心中的焦躁感。情绪的能量是守恒的,大学生越压抑,越是无法缓解,就越会反噬自己。另外,不要一个人去承担,要学会与接受你的负面情绪且能帮你客观的分析的人倾诉,适当的宣泄情绪。
三、学会磨练意志,拒绝“爆竹脾气”。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遇到事情就发脾气,要增加自己的耐心,端正自己的求学态度,多看一些励志的书籍,增强意志韧性,通过学习别人甩掉焦虑的办法来治愈自己。
四、学会提升自己,更好的控制情绪。尝试自我沟通和自我暗示,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,摆正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,接纳自己,拥抱自己,学着接受一切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。或者去一个无人之地坐下来观看风景,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机会。
五、学会调整作息,合理规划任务量。身体的疲乏劳累会引起情绪波动,因此我们要合理规划时间,保持心情愉悦,尽量每天抽出点时间运动运动。其次,不要急功近利高完成比≠高效。不浪费每一分钟,全身心投入工作,会带给我们一种高效的错觉。
焦虑,其实就是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。焦虑情绪虽然是上进心的表现之一,但适当焦虑是可以提升自己的,过度焦虑就会陷入自我内耗和自我否定。不要去质疑自己,放平心态,认定了就做,跌倒了就爬起来,寻找失败的原因也是慢慢进步的过程!希望大学生们不沉溺过去、不忧思未来,应专注当下!